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分为两个小组,同时走访了半塔烈士陵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对景区的运营方式、宣传手段、游客数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实地调研求真知
实践队的部分队员实地走访了半塔烈士陵园,发现在“讲好红色故事”方面,其采用了较为传统的铜像广场+博物馆的形式。“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缺乏主动性,青年学生平时出游基本不会选择这里。对于我个人而言,除了敬仰先烈,了解历史,这个景区确实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走访过程中,队员王羿侠感叹道。在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向展馆的工作人员询问了展馆的相关游览状况,了解到这里平常多为中老年人来参观,虽然在节假日期间会有学生组队来学习历史,并且每年清明节会有青年学生群体来扫墓,但总体游客数量较少。同时队员搜索了景区的微信公众号,发现虽然该景区的公众号是存在的,但没有发布任何内容,基本未对该景区的宣传起到任何作用。队员们然后在网络上搜索了该景区,发现该景区的相关攻略以及相关的OTA产品极少,知名度也较低。
图为半塔烈士陵园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磊 摄
另一部分队员实地走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在展览馆内走完了一圈之后,队员们发现了一个高科技4D动感影院。“以4D影院这种多媒体方式来叙述,采取现代显示手段,可以更好地再现历史情境,将红色旅游故事化、红色人物形象化,增强红色旅游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前端显示技术在宣传红色文化上的巧妙应用,体现了科技创新对文化宣传的重要意义。”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到,他希望能有更多红色景区加入到创新的行列,为“讲好红色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搜索该景区的微信公众号后,队员们发现该公众号运营状况良好,推送内容全面并且更新频率较高,在网络上搜索也能够轻松找到该景区的相关攻略以及OTA产品等。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磊 摄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严峥 提供
在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后,队员们了解到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与五十多所院校建立了共建关系,成为这些院校的爱国主义德育基地。“这种与当地院校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向中小学生普及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扩大纪念馆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人员讲解时自豪地说道。
实地走访之后,队员们不禁感慨两景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也认真思考了其背后的原因。
为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尽管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也面临诸如多元文化冲击下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如何取得更广泛国际社会共识等挑战。实地以及网络调研过后,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部分景区仅仅通过历史和英雄人物来吸引及打动游客,采用“铜像广场、博物馆、故居”的老三样模式运营。但是据调查显示,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难以适应90后、00后的需求。
实践队的队员们与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提出了多点建议,其中包括进行内容、体验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以及加大在新媒体上的宣传等,得到了有关工作人员的赞同。
2021年暑假以来,“红色远航”通过推送文章等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共发表了5篇红色景区相关内容,在普及红色知识、了解红色历史的同时提高了群众对红色景区运营现状的关注度,并且积极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发现了当今许多景区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